黎平会议后,中央红军向西北方向挺进,突破王家烈的清水江河防,连克剑河、镇远、施秉、黄平、余庆等县城,把十几万敌军甩在湘西南,打乱了敌人的部署,使蒋介石企图在沅江以东“围歼”红军的计划破产。
在周恩来、朱德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,按毛泽东“避实就虚”的正确建议,红军步步为营、稳扎稳打,一扫黎平会议前的被动挨打局面,极大提振了革命士气。但对比敌我形势,无论是在兵力数量、还是在军事补给上,红军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。
广大将士在血与火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“左”倾军事路线的错误给红军带来的危害,希望尽快结束“左”倾错误领导,确立实事求是的战略方针,在转移中摆脱敌人围剿,实现自身发展壮大。
1934年12月31日下午至1935年1月1日凌晨,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宋家湾召开会议。会议焦点在于中央红军的行军方向,究竟是按照黎平会议精神继续一路北上,到黔北地区建立根据地,还是折返湘西,与红二、红六军团会合。
经过激烈争论,会议作出《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》,确立了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进军的军事路线,再次重申了黎平会议作出的军事部署。
猴场会议再次肯定了关于中央红军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,彻底否定了博古、李德坚持中央红军去湘西与红二、红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。《决定》指出,“关于作战方针,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,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。”
会后,中央红军按照会议作出的部署,以势不可挡之势,强渡乌江,占领遵义,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。
(来源:党史学习教育官网-贵州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