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时,我军处于全面守势。华东解放区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、华北、东北地区的必经通道,且与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杭地区紧密相邻,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点。同年11月,蒋介石拟定了“两个月内结束苏北战事”的大规模进攻计划,共调集25个半旅兵力,分四路大举进犯苏北、鲁南解放区。
在宿北大战中,我军在陈毅和粟裕指挥下,集中华野、山野主力,投入25个团约11万人。敌我双方不仅兵力悬殊,武器装备上差异更大。国民党军组建的宿新兵团,左纵队是戴之奇任师长的整编第69师,全部是美械日械装备;右纵队是胡琏任师长的整编第11师,全副美械装备。此外还有参加外围打援战的张灵甫,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有两个投入此战。“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仅炮就有440门、冲锋枪2370支,而当时我军装备最好的一纵只有炮46门、冲锋枪92支。”
为打好此役,中央军委研究部署了“集中优势兵力,各个歼灭敌人”的作战方略,毛泽东主席12月13日在发给粟裕、谭震林并告陈毅等的电报中指示:“如沭阳失守,华野主力即难在苏北继续作战,有被迫转至鲁南可能,对此点必须严重估计到。”
战役于12月13日拉开帷幕。15日至18日,我军连续发起了曹家集、峰山、晓店子等70余场战斗。18日夜,我军向国民党军69师师部驻地人和圩发起总攻,战斗至19日凌晨2时许,将圩内的国民党军全歼,师长戴之奇饮弹身亡。随后,又全歼了苗庄敌41旅。至此,宿北大战全面结束。
宿北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和斗志。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发来贺电:“祝宿沭前线大胜利,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。”“歼敌二万以上,于大局有利,甚好甚慰。”
宿北大战也是华东战场五大战役(宿北、鲁南、莱芜、孟良崮、淮海)的开局之战、首胜之战,自此解放战争迎来新高潮。此战创造了“五个首次”奇迹:首次展现了解放战争初期巨大的人民力量,首次创造性发展了毛泽东“集中兵力打运动战”的军事思想,首次胜利推动华东战区实现第一个转折,首次探索了“以战养战”“以战教战”“打一仗进一步”的建军之路,首次创造了大规模歼敌的战役范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