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大发展,前程无量——喜读《创新报告:起源于深大的40位创新榜样》
郁龙余
由杨移贻教授主编,林培汉校友策划的《创新报告:起源于深大的40位创新榜样》(专精特新篇),和20年前的《创业报告:起源于深大的20位创业榜样》(商海篇),相互辉映,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到南国荔园,新中国发展最迅速、最具使命感的综合性高校——深圳大学(简称“深大”)。
深圳出版社出版的《创新报告:起源于深大的40位创新榜样》封面照(专精特新篇)
鲁迅说:“北大是常为新的。”有人说:“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。”现在又有人说:“深大是企业家的摇篮”。我同意这些说法,深大校友中出了万千企业家,早在2018年就雄踞中国高校创富榜首。但是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,作为深圳唯一的综合性大学,她创造的财富,既有物质财富,更有精神财富。新出版的这本《创新报告》,掷地而作金石声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。
开卷第一章《陈一丹:以公益立命,以教育立心》,呈现给我们的是:1998年,他和同学马化腾等创立腾讯公司。“创业伊始,陈一丹担任公司首席行政官,负责行政、法律、人力资源、公益慈善,兼顾申报知识产权及维护政府关系,诸多要事一把抓,亲手打造了腾讯的管理体系和员工福利制度。”于2007年注册成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,成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行业的公益慈善基金会。2013年,他正式卸任腾讯管理岗位,将全部精力投入教育、公益慈善事业,捐资25亿港元设立了堪称“教育界诺贝尔奖的‘一丹奖’”。诚如林培汉在《跋》中所言:“陈一丹校友已从腾讯主要创始人,成功转型为驰名世界的教育家和慈善家。”教育家、慈善家奉献给社会的,主要是精神财富。
此书第二章写的是周海江。他从深大毕业后,不但把红豆集团搞得风生水起,还担任了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,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,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会长。“2015年4月23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。两国首脑共同谈到了一件事——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。习近平明确提出,要在‘一带一路’框架内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,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”。洪森当即表示赞同,希望将其建成柬埔寨的“深圳”,成为柬埔寨对外开放的窗口。两国元首特别谈到“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”,足见其重要性。而该项目的主要投资方、管理方正是红豆集团。
2016年8月17日,习近平在中央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说:“柬埔寨是‘一带一路’上的重要支点国家,非常重要,要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。”周海江作为企业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,他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后,激动万分,信心倍增。2016年10月,习近平出访柬埔寨前夕,在署名文章中高度评价“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”。
周海江的所作所为,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所做贡献,证明他常说的“人生因梦想而精彩,梦想因时代而伟大。只有把个人梦想、企业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起来,人生才会灿烂辉煌。”不但是他个人的人生写照,而且更是为当代中国企业家树起了一面前进的旗帜。
《心有未来,每个高点都是起点》,是第三章的标题,记录的是史光柱充满艰辛和光彩的历程。作为“战斗英雄”,中国首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,在许多人心目中,尽可安享荣誉,度过充满掌声和鲜花的一生。可是,他选择了创作和奋斗,投身于烈士家属和残疾人的慈善公益事业。他说:“深圳大学向我开了一扇窗,也成为我通往世界的一扇门。”香港有一家大公司,看好“史光柱”的品牌价值,想高薪聘请他任职。但被他果断谢绝了。他只想做一颗倔强的种子。
“不要把自己当作金矿,幽寂地躲在深山,伫候勘探者的足音,金子固然能做成,宝光珠翠,可从来就是别人的饰物,还是做粒种子,哪里埋没,就在哪里倔强地站起,别有一番花果的甜美。”(《还是做粒种子》)
因为几十年创作和奋斗,史光柱自1990年以来,先后被评选为“全国自强模范”“优秀作家”“100位最有影响的人民英雄。”2019年,被中央九部委评选为“新中国最美奋斗者。”战斗英雄常有,诗人作家常有,像史光柱这样战斗英雄和诗人作家完美地集于一身者,不常有!
郁龙余教授(右)和史光柱校友合影
简单说了前三章,我还必须谈谈写刘会远的最后一章——《在历史纵深和相关的广阔空间中营造创新支点》。刘会远先生是我的老同事,但他一系列新业绩,实在让我惊羡不已。其中,最叫我佩服的是2015年他成立深圳市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,在教育援疆、精准扶贫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他说:“2015年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与塔县教育局草签了合作意向书后,我们又联手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,委托山东文登师范学校从2016年8月开始为塔县培养学前教育师资。目前,第一届新疆班已于2019年6月毕业后返乡,成为幼儿教育的骨干。”
他还说:“我们支持文登师范办新疆班的成果,引起了教育部和新疆、山东的高度重视,已纳入教育部内地新疆班招生计划。目前,文师还有2020级、2021级、2022级新疆班共94名学生,这三届已经是在全新疆招生了。学生以维吾尔族为主,还有塔吉克族、哈萨克族、柯尔克孜族、回族、汉族的学生。”
林培汉校友(后排左8)及夫人(后排左7)和20多位塔吉克中专师范毕业姑娘合影
前不久,林培汉校友传来一张他和妻子赴塔县参加“爱在边疆,情暖高原”2023年新疆喀什座谈会的照片,夫妻俩和20多位塔吉克姑娘的合影,让人特别暖心,“24位姑娘中专师范毕业后,个个有工作(6000元/月以上工资)”。让人感受到了知识扶贫成功的无比喜悦。
多年来扎实的援疆工作,获得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。2021年在深圳市社会组织评级中,专家们给予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“创新”项目唯一的“满分”。
郁龙余教授(右)和林培汉校友合影
阅读全书,我对大学有了新的认识。关于大学,有各种定义。北大校长蔡元培说:“大学也者,研究学问之机关。”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:“所谓大学者,非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蔡先生的“学问论”,梅先生的“大师论”,都是深得人心的不刊之论。
纵观中国大学,北大重在其魂,清华贵在其神。由北大、清华、人大及其他著名高校共同支持发展的深圳大学,不但有北大的魂魄,清华的精神,更有自己的胆识。脚踏实地,自立、自律、自强的校训,就是深大胆识的集中体现。正因为有了这种胆识,深大涌现了大批创业榜样;涌现了大批创新榜样。林培汉校友20年前策划出版了《创业榜样》,现在又策划出版这本《创新榜样》,既是深大胆识体现,更是对深大胆识的记录和弘扬。
读了两本《报告》,就能帮助我们真正理解,深圳大学为什么40年来发展如此神速,成了中国乃至世界高校之林,常说常新的不老传奇!
我们坚信:深大发展,前程无可限量!
【作者简介】
郁龙余,1946年生,深圳大学教授,国际著名印度学家,中国印度文学、中印文化关系研究专家,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、首任文学院院长,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、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会长、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。现任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、深圳大学校史馆顾问。2016年12月1日,被印度总统慕克吉于总统府举行的仪式上,亲自颁授“杰出印度学家”奖。出版有《“一带一路”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——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》等专著及编著30部,执行主编《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》,翻译印地语文学作品35万字。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,有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第四届、第八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、二等奖、一等奖等。
供稿:郁龙余
供图: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
校稿:黄暖红
审稿:郭星